2013/12/18

淺談_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我們有句俗話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真是如此嗎?

根據我的觀察,並非本土環境、產物比較差,而是我們往往會往更美好、更高尚的人事物去比較,這是一種不知足、不惜福的心態。歸根究底,就是我們的教育有待加強。

在我們東方社會,很多人都在追求名與利,這是他們衡量自己的價值與存在感的標準。從小爸爸媽媽教我們要努力念書,以免以後只能做些低賤、辛苦的工作。在學校,老師用分數來衡量我們,考得差些就要挨板子。進入社會後發現,我們都要看有錢有勢的人的嘴臉。難得找到一個相愛的人,想結婚還得先有房有車...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從小就要學會「分門別類」,在他們眼中名牌、高級餐廳、進口轎車、高薪職位、富麗堂皇的房子等等都是好的,其餘的?不屑。

我們是否應該教導孩子,向替我們服務的藍領工人說謝謝?
我們是否應該告訴孩子,成績不好沒關係,但要有一技之長?
我們是否應該勸導孩子,拒絕受權益誘惑不要同流合污?
我們是否應該告知孩子,相親相愛比任何物質享受更重要?

道謝、公平、正義、尊重... 這一些看起來是基本道德教義,在小學課本上讀過的;但是整個社會都這樣,周遭的人甚至連自己最尊敬的師長都如此,我們又為何不向名與利看齊?這確實是整個大環境所造成的,但難道我們就沒責任要去糾正過來嗎?

當我們知足惜福,就會發現自己所處的環境並不是最差的,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需要我們去幫助的。我們需要的真的不多,想要的卻太多太多... 多到要勞民傷財、要交惡紛爭才能得到我們所謂「好的」生活...

到過一些先進的國家的人會發現,他們還有很多務農的家庭,住在小農舍自己自足。學校教育也讓孩子們在遊戲中玩樂並學習,不以分數為他們分級。人民上大學的比率不算很高,更多人在高中後直接進入職場;但是就算是藍領工作薪資也不錯,同時也會被尊重。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還不至於出現太大的比較心態。

當然,除了我們自身的不知足、好比較的心態之外,能讓我們崇拜的國家或人民確實也有很多讓我們不得不佩服的優點。我覺得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們有一股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我們缺乏的。

舉例來說,我們出產的巧克力,能賣就好,包裝十年如一日也行,不改變就不需要增加成本,要多賺點就「偷工減料」(比如同樣的包裝產品變小或更改配方);但是反觀日本人出產巧克力會把它研發到最佳口感,然後再用非常精緻的包裝來提升它的價值,讓人覺得花多一點錢都物超所值。

不單只是產品,執行人員的工作態度與精神也很重要。任何項目的進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做到品質與服務保證,「專業」二字才能真正體現,而整個國家才能不斷前進,進而成為世界的典範。

我們也常羨慕先進國家的好福利,我們能做到嗎?可以呀,只要大家好好地交稅;當然前提是稅收比率與機制必須是成熟的,更更重要的是政府是否備受信賴,是否有好好地管理、規劃、運作。若稅收能被公平地分配,並好好回饋人民,提升福利,我想大多數人應該也就不會太抗拒繳稅了...

這整個大環境的既定模式彷彿是個只有ON的按鈕,要停下來確實不容易。唯有教育,才能漸漸改變現狀,讓國家進步。會否有那麼一天,我們也成為他人眼中的「外國的月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