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9

當媽百日有感

雖然年齡不斷增長;但我從來就不覺得自己有甚麼不同,思想、個性還是老樣子,直到我生了個寶寶,一切就那麼順其自然地完全改變了!
直到現在,對於「媽媽」這個稱呼還是很不習慣,甚至覺得難以置信,從這小瓜在肚子裡成長,到出生到現在慢慢長大,這真的是一段非常神奇的旅程。
從他出生的第一天開始,我就沒有一夜好眠,每天都處於睡眠不足的狀態.照料小寶寶總有做不完的事情,衣食睡玩就耗掉大多數的時間,等到剛好有時間小歇一下,居然就睡不著了!天知道我是多麼愛睡飽的一個人,這真是我生理上的第一個難關。
再來,以前我總覺得自己宜靜宜動,在外可以玩得很瘋狂;在家待著當賢妻良母也行但是,三個月來我發現自己錯了,長時間待在家裡讓我感覺精神匱乏;但我又不願意放下寶寶專心外出全職工作。偶爾,我還是想念大城市多姿多才的生活的(又或者是想念單身生活?)而且,朋友也開始減少約會我,除了大家都自己的生活與工作之外,大家或許都覺得為人母應該很忙,異性約會人妻感覺也不太好吧
這三個多月以來的生活可以說是高潮迭起,生平最快樂、最感動、最滿足、最難過、最生氣、最委屈的moment都在這段時間內體現。經歷過了這些,自己原本的個性都磨掉了許多。以前總覺得做自己很酷,做自己才對得起自己;現在為了我愛的大小情人,我放棄了很多自尊與自我,就算再不願意,眼淚也得要盡量努力收起來。
寶寶真的就像天使一樣(當然也有惡魔的一面!),每天睡好吃飽就給你一個大大的燦爛笑容,他們是那麼容易滿足、那麼容易快樂。長越大接觸的人事物越多,寶寶的心思就越複雜。我覺得當媽媽的最大的責任就是讓他們保有如此簡單純真的心,讓他們永遠能夠展現最真最美的笑容。比起衣食睡玩,這是更艱難的任務。
寶寶,爸爸媽媽未必能給你富裕的生活;但是會儘量讓你過快樂的日子。我們一起加油吧!

2014/12/18

寶寶的第一份禮物


初生寶寶的視力很弱,只能看到很近的人事物;而且他們眼睛裡看到的都是黑白世界。之前就看過表姊給她的寶寶看黑白幾何圖形的图像,說是能訓練他們的腦力與眼力。外面買的Soft Book又貴又不能懸掛在嬰兒床上;所以我便上網找了一些圖片與教學,決定親手製作寶寶的第一份禮物!

網上找到的範本

媽媽我是個愛做手工;但就是連畫好直線都能剪歪的人,所以一開始就認定不會做出甚麼精緻的東西來。這次製作寶寶第一份禮物的策略是,簡單的幾何圖形,AND不能太小!(因為很難做!)這樣寶寶才能看得比較清楚嘛~


材料:黑色/白色/紅色不織布、魔鬼氈
工具:縫紉機、剪刀、尺

做法很簡單,在不織布上測量想要的大小,然後剪成幾個正方形。媽媽我做的是16cm的正方形,夠大了吧~之後再用另外兩種顏色剪出幾個幾何圖形排列在上。滿意之後就可以進行縫紉的工作了!



由於媽媽我不會用縫紉機;家裡的老古董縫紉機又是媽媽的媽媽的嫁妝,所以就只好請主人親自出馬嘍!

不織布好像不是很好處理,而且要縫紉那麼多幾個圖形,眼力功力都不能少,真難為了媽媽的媽媽了~

朋友說媽媽縫紉的背影好有愛!

因為我想讓寶寶趴著玩時能輕易看見,就決定把它掛在嬰兒床的圍欄上,所以就在前後縫了魔鬼氈,外出時還能很快地移動到嬰兒車上,多方便。

在兩位媽媽的努力之下,寶寶的第一份禮物完成品了!将将~






雖然沒有直直的線條,圓圓的圓形,不完美;但是卻有著滿滿的愛與祝福。

希望Baby你會喜歡 ♥ ♥ 


2014/10/16

胎動-無法言喻的幸福


話說懷第一胎的媽媽在18-20周才會感受到胎動。媽媽本來就是比較心急的人,早在16周就開始告訴寶寶自己很期待第一次胎動。可能是聽到媽媽的呼喚吧媽媽在18周就開始感覺到肚子仿佛有一股氣流串動的感覺,雖然不是很明顯;但確實感覺很神奇。來到19周,第一次感受到胎動,讓媽媽好興奮、好感動。

由于之前看了七田真的書,發現胎動與胎教的神奇,就想來印證一下。在剛開始感受到胎動的時候,有一天媽媽在家裏睡午覺前告訴寶寶,讓他在爸爸回來的時候通知媽媽。當時迷迷糊糊地,並沒有完全睡著,聽到爸爸的停好車、進家門的聲音,媽媽心想:沒那麽神奇嘛~ 但就在這時候,爸爸打開房門的前兩秒鍾,寶寶就踢了媽媽一兩下!

通常寶寶在早上醒來及夜晚睡覺前胎動最明顯,媽媽每天晚上臨睡前都會說說小故事或唱歌給寶寶聽,累的話就開音樂或兒歌。爸爸媽媽也會趁這個時候跟寶寶交流交流

記得有一晚,媽媽就問寶寶你愛爸爸嗎?如果愛的話就動一下。寶寶馬上就踢了媽媽一腳。後來再問寶寶你愛媽媽嗎?如果...話還沒說完,寶寶就給了一記夠夠力的回旋踢,讓爸媽兩人又驚又喜。永遠無法忘記當時爸媽兩人立馬相視而笑的那股幸福感,好暖心。

又一個夜晚,媽媽問寶寶你是小帥哥還是小美女呀?他會在媽媽說對對的性別時候動一下,回答我的問題。

雖然說不是每次都交流成功,也遇過寶寶不理爸媽的時候;但我們仍然相信,寶寶真的能感受、聽見並聽懂我們所說的話。

目前26周的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動得越來越厲害了,其他時間也能明顯地感覺到胎動。那是因爲寶寶長大了,力氣比較大了,所以媽媽所感受到的胎動才越來越明顯。據說到了孕後期,胎動的強度或許會大到讓媽媽想對寶寶喊停呢。

胎動,真的很神氣。沒能感受的爸爸也一直問那是什麽感覺,媽媽只能說,真的無法言喻,只有親身體會,感覺才最真實。:)


2014/10/03

生男生女 與你何干?


生長在東方傳統社會下,我承認自己也會有一定要生男孩的想法,畢竟那股無形的壓力真的一直存在著。但是由於是以獨生女的姿態長大,我很想有個女孩兒,最好有一兩個姊妹作伴那就太完美了;但是想想,如果第一胎是男孩兒,生完就「大功告成」了,不會有再多的壓力...

我的夫家長輩絕對是重男輕女的,無庸置疑。所以我心底想說,既然長輩那麼在乎,我就利用自己小小的力量來“扭曲"一下他們的想法吧!

我的做法是孕期間不透露寶寶的性別,只告訴他們寶寶很好,希望藉此讓他們了解寶寶平安健康遠比他的性別來得重要。媽媽懷孕養胎及照顧孩子長大也很不簡單,不要因為寶寶的性別而抹去了媽媽的辛勞。

寶寶足4個月後的第一次產檢回來,家裡兩個媽就分別來詢問,對話內容大致相同,一開始假裝關切:

「檢查得怎樣了?」

答案當然是:「沒什麼,一切正常。」

接下來當然是問:「男的女的?」

我就說:「不曉得,沒有問。」

當然不會死心,繼續追問:「醫生沒有說咩?醫生通常都會直接告訴你的。」

「生男生女都一樣,只要平安健康就好。」我再次強調這個觀念。

這時她們就會若無其事地回答:「是嘍,健康就好。」


其實我算蠻幸運的,因為後來也沒有人對我們的做法表現出埋怨生氣,也沒有人敢再窮追猛打逼問或試探。據說後來公公有一直對婆婆施壓,請她來詢問;婆婆就對老公提一提,老公也很配合假裝不知道。

不單只是長輩,他們的親朋戚友、三姑六婆,甚至出門購物店員小姐都要關切寶寶的性別。我就生個孩子嘛,需要向那麼多人交代嗎?

我從來沒想過要把孩子交給公婆或娘家照顧,也不可能向他們伸手要錢養孩子;對於那些不相干的人,更不覺得他們知道了寶寶的性別有什麼意義,頂多是茶餘飯後多一個八卦的話題,自以為了解你的處境給你滿意或者沮喪的表情反應。那些不屑的眼神、無理的話語、假惺惺的態度...這些要不得的行為請你們收起來,省省吧!

傳統東方女性真的太辛苦了,生男生女總會被議論;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又要被拿來比較。就為了“添丁"“延續香火"“面子"這些快要過時的名詞,當媳婦的就一定要生男孩?含辛茹苦地把孩子養大的辛勞又不見得會被珍惜... 

雖然這些事情不一定會發生在我身上;但是這些迂腐的觀念真的需要所有女性一起站出來對抗與消滅!


(网络资料)不解释!


2014/09/21

新婚媳婦的新家庭

新婚夫婦如果有能力自己買間房子當然是最好不過了,畢竟結婚就是爲了建立自己的家庭,用自己的方式去經營適合兩個人的居住及家庭環境;而不是硬生生地融入另一個家庭。千萬別好心過了頭,擔心年邁的公公婆婆無人照顧而勉強與公婆同住。

現在這一代人大多數很幸福,也多很懶惰,在家裏總是依賴kakak或好媽媽幫忙打理一切,基本的衣食住行或許都不能自理。嫁給大戶人家還能依賴幫傭,繼續懶惰下去;但如果嫁入小康之家,你不止要幫忙公婆處理大小事務,甚至小叔小姑喝過的杯子、穿過的衣服你都要洗... 不然?你好意思看公婆每天忙忙碌碌而不動手幫忙嗎?還是你想被三姑六婆的口水淹沒?Well,你也可以選擇厚著臉皮裝作什麽都不知道。

婚姻也需要學習,照料家庭也需要學習,沒有人天生就懂得如何洗衣、煮飯、照顧小孩... 但是如果搬入婆家,長輩總會以他們的經驗直接給予你一個方式或說法。先無論這些方式是否正確、符合科學;但年輕夫婦確實失去了一個自己學習、成長的機會。

共同組織一個家庭,夫妻倆可以自行決定多久洗一次衣、多久掃一次地,累的時候就煮快熟面,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不說話... 但是住在婆家的妳不能!就算飯菜不合胃口、想法多不苟同也要咽下去,就算不想說話也要禮貌回應... 不然搞不好還要牽扯到你爸你媽沒把你教好。

進入一個新家庭、新環境,難免會有點不平衡與不平等,難免也會有低落、難過、痛苦的時候。身爲老公當然會體諒包容你;但是身爲公婆只會覺得你難伺候,心想:“難道咱們家虧待你了嗎?”

其實,若選擇與公婆/媳婦同住,就要接受這個事實,接受一定會有的不平衡與不平等。總覺得兩個不同背景的人放在一起難免會有摩擦,倘若可以用愛與關懷來包容與諒解就不是問題;但問題是別人家的媽媽/孩子終究不如自己的親,又怎可能視如己出呢?受點委屈是小;無法建築及擁有自己的小家庭,到頭來過的是或混亂或不滿意的生活,能怨誰呢?

2014/02/12

尋找白馬王子

找到白馬王子已經變成是少女們心目中最嚮往的美夢了。但是,姊姊告訴你,白馬王子不一定能讓你變成公主;更多可能會讓你變成他的女佣。

一般受人(家人或朋友)寵愛的人總會不自覺地身嬌肉貴起來,因為很多瑣碎的事情都不用親自處理,所以在面對類似洗衣煮飯打掃這些工作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比較不擅長。還有些甚至經不起辛苦,無法忍受在天氣不佳的情況下遠行,對小病小通沒有忍耐及抵抗能力。這時候身為另一半的你就必須要照顧他、服侍他,變成他的「阿四」。

想要讓自己變成公主,就必須要找一個紳士,就算是一個長得不怎樣的紳士也會把你當小公主對待。紳士未必家財萬貫;但他有顆肯為你付出的心,願意為了你努力工作、願意讓你美夢成真。

總覺得世界上應該很少有不自我中心的王子,要他們處處謙讓公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非你改變想當公主的念頭,不然王子還真的並不適合你。


2013/12/18

淺談_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我們有句俗話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真是如此嗎?

根據我的觀察,並非本土環境、產物比較差,而是我們往往會往更美好、更高尚的人事物去比較,這是一種不知足、不惜福的心態。歸根究底,就是我們的教育有待加強。

在我們東方社會,很多人都在追求名與利,這是他們衡量自己的價值與存在感的標準。從小爸爸媽媽教我們要努力念書,以免以後只能做些低賤、辛苦的工作。在學校,老師用分數來衡量我們,考得差些就要挨板子。進入社會後發現,我們都要看有錢有勢的人的嘴臉。難得找到一個相愛的人,想結婚還得先有房有車...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從小就要學會「分門別類」,在他們眼中名牌、高級餐廳、進口轎車、高薪職位、富麗堂皇的房子等等都是好的,其餘的?不屑。

我們是否應該教導孩子,向替我們服務的藍領工人說謝謝?
我們是否應該告訴孩子,成績不好沒關係,但要有一技之長?
我們是否應該勸導孩子,拒絕受權益誘惑不要同流合污?
我們是否應該告知孩子,相親相愛比任何物質享受更重要?

道謝、公平、正義、尊重... 這一些看起來是基本道德教義,在小學課本上讀過的;但是整個社會都這樣,周遭的人甚至連自己最尊敬的師長都如此,我們又為何不向名與利看齊?這確實是整個大環境所造成的,但難道我們就沒責任要去糾正過來嗎?

當我們知足惜福,就會發現自己所處的環境並不是最差的,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需要我們去幫助的。我們需要的真的不多,想要的卻太多太多... 多到要勞民傷財、要交惡紛爭才能得到我們所謂「好的」生活...

到過一些先進的國家的人會發現,他們還有很多務農的家庭,住在小農舍自己自足。學校教育也讓孩子們在遊戲中玩樂並學習,不以分數為他們分級。人民上大學的比率不算很高,更多人在高中後直接進入職場;但是就算是藍領工作薪資也不錯,同時也會被尊重。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還不至於出現太大的比較心態。

當然,除了我們自身的不知足、好比較的心態之外,能讓我們崇拜的國家或人民確實也有很多讓我們不得不佩服的優點。我覺得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們有一股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我們缺乏的。

舉例來說,我們出產的巧克力,能賣就好,包裝十年如一日也行,不改變就不需要增加成本,要多賺點就「偷工減料」(比如同樣的包裝產品變小或更改配方);但是反觀日本人出產巧克力會把它研發到最佳口感,然後再用非常精緻的包裝來提升它的價值,讓人覺得花多一點錢都物超所值。

不單只是產品,執行人員的工作態度與精神也很重要。任何項目的進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做到品質與服務保證,「專業」二字才能真正體現,而整個國家才能不斷前進,進而成為世界的典範。

我們也常羨慕先進國家的好福利,我們能做到嗎?可以呀,只要大家好好地交稅;當然前提是稅收比率與機制必須是成熟的,更更重要的是政府是否備受信賴,是否有好好地管理、規劃、運作。若稅收能被公平地分配,並好好回饋人民,提升福利,我想大多數人應該也就不會太抗拒繳稅了...

這整個大環境的既定模式彷彿是個只有ON的按鈕,要停下來確實不容易。唯有教育,才能漸漸改變現狀,讓國家進步。會否有那麼一天,我們也成為他人眼中的「外國的月亮」?


2013/10/21

淺談_沒有人應該為你的人生負責

曾經有個朋友提出分手,那男人像發了狂似的說自己被欺騙,說自己不再相信愛情,說今後要開始「玩」女人... 

真的有不少人認真愛過一次,就認定自己再也遇不到真愛,於是乎便隨便找個來「玩玩」,填補空虛寂寞,順便試試看哪個人,或許應該說哪種人可以繼續陪自己過下半輩子... 

玩著玩著、試著試著,可能不小心搞大肚子,要嘛無奈結婚,要嘛殘害一個小生命;不過聽起來兩種選擇都不是很好。更糟糕的狀況就是搞得自己一身病,累人害己。就算幸運點安全渡過這段「叛逆期」,一晃眼好幾年後才豁然發現,原來空虛寂寞的心靈依然沒有被填補,就只是多了個人來陪自己吃飯看電影,順便滿足下需求,這樣而已。

其實初戀之後,並非遇不到真愛;一切都是心態問題,若無法與人真心相待,本著試試看的心態,怎麼可能會碰到真心相愛的人呢?一個人的思維、想法決定其個性、品行,而這些都會從言行舉止中不經意地散發,這正是你吸引異性的要素。

人生亦是如此。毒品、賭博、偷竊等玩一玩、試一試,很快就會上癮;本著這種心態找工作、創業,八成你一輩子也無法有多麼大的成就。幾十年後年老時回頭看,別說自己當時不夠成熟,不要什麼都用「太年輕」來當作藉口!

沒有人應該為你的人生負責,也沒有人可以陪你、守護你一輩子。想要成為怎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都是個人的選擇。